中新網蘭州2月5日電 (記者 劉玉桃)穿越障礙、清理倒地的大樹,將物資準確運送到指定區域。寒假期間,蘭州市城關區水車園小學學生在老師指導下,制作“機器人”,操作行云流水,動作精準到位。除了“運輸機器人”,還有“投籃機器人”和“疊方塊機器人”,學生通過操作“機器人”將球放入指定筐上,以及搜集場內的方塊,將多個方塊疊加放到指定區域。
新春將近,當別的小朋友為馬上要過年而放空自我時,崔潤誠還時不時研究“機器人”,調整、修改細節,確保程序完善,操作順暢,為不久后的大賽做準備。
崔潤誠是蘭州市城關區水車園小學五年級一名學生?紤]到疫情原因,今年他除了在學校和同學們一起練習外,更多回家自己琢磨或者通過網絡與老師、同學交流。
“老師搭建簡單程序,我們在此基礎上,不斷修改完善,完成編程后,進行實踐操作,根據操作情況在不斷改進!贝逎櫿\說。
一直以來,水車園小學重視科技創新教育,其也成為該校特色教育,學校先后開設了編程開發、單片機、科技創新、無線電定向測向、機器人等科技類社團,激勵每一位學生爭當小小發明家,為此還設立了“奇思妙想校長獎”。
為了讓孩子們在學校學習更多科技知識,2012年,水車園小學成立RT科技工作室,學生自愿報名參加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學習編程語言、基礎搭建以及智能機器人制作運行的基本原理,并在各類大賽中和全國的機器人愛好者同臺競技,互相學習,以賽促學。
“工作室其實是一個讓孩子們興趣愛好得到延伸培養的平臺,孩子們通過學習編程語言、搭建以及機器人制作運行基本原理等,提升他們創新能力、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!彼噲@小學教師李旭鵬說。
水車園小學六年級學生李佩亭,因為熱愛編程,進入學校RT科技工作室,見到各式各樣機器人。她說,剛開始接觸,是因為覺得好玩,抱著玩的態度,后來想把這個變成自己的特長。
經過半年多學習,在老師指導下,李佩亭已可以操控機器人完成目標任務!皺C器人材料都是由學校購買,而編程則由老師初步完成后,我們經過實踐不斷改善,最后達到‘完美’!彼f。
水車園小學教師李旭鵬介紹說,多年來,工作室致力于為學生打造一個集科技知識啟蒙教育、創新思維拓展訓練及創造能力開發培養為一體的創新實踐平臺、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、動手能力、團隊協作能力及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李旭鵬說,隨著科技項目不斷增加和競賽經驗的不斷豐富,工作室已逐漸形成“傳、幫、帶“的學習形式和傳承機制,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進行學習和研究,以”項目式研究“作為推動,參與各類實際項目的執行,為工作室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。(完)
【編輯:劉薛梅】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,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[京ICP備:05004340號-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