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蘭州2月5日電 (記者 殷春永 張婧)甘肅的歷史久遠,有傳記將其名稱的由來介紹為:“甘州、肅州”簡稱。明清時期以來,肅州古城就是河西走廊地區最大的一座城池,發展至今,新老城區又在原來基礎上擴大了好幾倍。
“十三五”期間,這里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、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、城鄉區域一體協調發展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……但在這其中,仍然有一些“美中不足”的問題顯露出來,當地官方“破舊題”迎難而上。
科技:創新力“補給”現代產業
肅州區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以新基建、新能源、新制造、新材料、新生物、新房屋、新智能為產業發展方向,清潔能源、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、現代農業、智能數據、新型建材等產業初具規模,培育規上工業企業60家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4家、高新技術企業44家,現代產業體系逐步建立。
“然而,創新能力仍然不足!泵C州區區長王永宏坦言,當前,該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約為56%,不足我國平均值,當地國家級工程中心只有1個、省級工程中心7個、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,新技術、“智能+”應用還不夠,企業研發水平不高、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十分明顯,產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品牌化附加值不高。
提及創新驅動,王永宏最渴望破題的,還屬新能源增量配電網問題。他說,計劃研究破解新能源微電網網架和增量配電瓶頸,目前已和國投甘肅售電公司達成投資協議,建成后將實現“源、網、荷、儲”一體化運營,壯大新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區規模,年消納電力也將達到10億度以上,進而降低工業電價,形成洼地效應。
王永宏稱,當地還要引進水電解制氫、氫能源汽車發動機研發生產項目,填補當地智能制造市場空白;加快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數字經濟、數據信息等創新型產業發展,培育新經濟業態100家;加大互聯網基礎設施,特別是5G設施建設,應用大數據、云計算,打造“云上肅州”,實現政務服務“一網通辦”、城市運營“一網通管”、社會治理“一網通攬”;實施創新主體增量提質計劃,培育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,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、大中小企業融通。
文旅興區:紓困“繞城而過”
肅州區毗鄰張掖、敦煌、嘉峪關等絲路熱門打卡地,這些地區近年來旅游市場熱鬧,相較于此,肅州區卻常常被“繞城而過”。王永宏說,肅州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、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,也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,但“回頭客、過夜客少”。
王永宏表示,尤其與周邊旅游發達縣市相比,存在明顯差距與不足,肅州僅有2個4A級景區,沒有5A級景區,且尚未形成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核心景區及旅游品牌,缺乏真正留得住人、留得下消費的旅游產品。
針對上述問題,在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肅州區提出“文旅興區”,要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,圍繞西漢勝跡大景區建設,把握漢武大帝派霍去病收復河西之地,西涼王李暠在酒泉建立王朝政權,左宗棠坐鎮酒泉收復新疆等歷史階段、歷史事件、歷史人物等內涵,加快建設西漢酒泉勝跡大景區、天馬湖康養小鎮、農業嘉年華等景區景點,開展洪水河大峽谷徒步游、“絲路信使”自行車賽、西部邊塞詩歌創作等賽事活動,培育6條城際鄉村精品旅游線路,建成S305清水至嘉峪關沿祁連山景觀大道、S06酒嘉繞城旅游線路、酒嘉云軌快線,從根本上破解“游客不來肅,來肅沒處去”的問題。
民生:一枝一葉總關情
記者梳理發現,肅州區逾1萬名建檔立卡人口全部如期實現脫貧,每年的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80%以上,基本養老、基本醫療、社會救助等保障標準逐年提高,社會保障水平得以全面提升。
但王永宏說,城市供熱管網老化,供不熱問題依然存在,急需優化調整供熱布局;排污管網使用年限較長,出現腐化現象;農村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還不健全,偏遠地區環境仍存在臟亂差問題,特別是還有1.5萬戶農戶住宅未能美化,與美麗鄉村建設仍有差距。
“民生問題,枝葉總關情!蓖跤篮暾f,要加快實現城市功能配套,實施酒嘉供熱管網專線,利用酒鋼公司供熱抽汽及乏汽余熱回收的余熱,通過1.2米的主管徑向當地提供連續參數穩定的冬季采暖熱水,總規模為1000萬平米,以此降低大氣污染,提升城區環境質量,并支持國電擴能和第二供熱管線項目,城區供熱能力達到3000萬平方米,從根本上解決暖氣供不上、供不熱問題。
同時,當地還建成城市備用水源地和第二水廠,采用世界先進技術,使水源質檢標準達到109項,讓當地民眾喝上健康水,另外,在統籌新城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方面,該區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,加快智慧城市和停車設施建設。
王永宏還說,要加快建設互聯網醫院,目前已基本完成網絡建設,正在與北京301、阜外、上海長征、西安西京醫院溝通上線事宜、干細胞醫院、兒童醫院、?漆t院等一批公共衛生項目,促進全民健康,推動健康肅州建設,促進養老養生事業健康發展,延長民眾自然生命。(完)
【編輯:劉薛梅】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,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[京ICP備:05004340號-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