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甘肅新聞2月8日電(通訊員 王亞海 岳怡臨)走進臨洮縣太石鎮三益村的光伏產業園,一塊塊藍黑色多晶硅板,在山坡上“貪婪”的吸收著陽光。從觀景臺俯瞰,整個光伏電站就像一條黑色的巨蟒纏繞在起伏的山巒間。
臨洮縣扶貧辦副主任魏文彥介紹說,臨洮屬于光照二類地區,光照時間充足,同時分布有大量可供開發利用的閑置荒坡地,為發展光伏發電項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。通過積極爭取國家“十三五”光伏扶貧項目,以建檔立卡貧困村為重點,全面拉開了“資產收益式光伏扶貧”的帷幕。
為了整合資源,發揮區域優勢最大化,臨洮縣依托農村土地集中連片整治項目,全力推進土地確權、機修梯田、荒山荒地開發、閑散土地集中流轉,最大限度將農村流域土地林地、灘涂地等資源整合歸并,增補產生一部分農村集體土地,集中用于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站。并充分利用村級活動場所及村所有集體建筑物具有采光條件的院落、屋頂等,應建盡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。
在試點建設的基礎上,充分發揮三益村閑置荒坡地等土地資源,按照“政府融資、村級供地、企業建設、共同管護、互利共贏”的思路,采取戶用聯建分布式、村級電站、集中式電站三種方式全面開展全力光伏電站建設、推廣“資產收益式”光伏扶貧模式,以快速有效的方式解決了187個貧困村集體收入。
與此同時,臨洮縣搶抓國家推行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扶持激勵機制,按照“政府投資引導、企業建設管理,資產收益扶貧、扶貧群眾分紅”的思路,通過爭取全額、余額上網電價補貼、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等政策,靈活采取并網經營、就地消納等有效方式,實現光伏電量產能合理經營和產出效益最大化。
據了解,近年來,臨洮縣積極探索光伏扶貧新模式,累計投資7.07億元,建成總裝機99.3兆瓦的光伏電站26座,年發電收益6500余萬元,帶動187個貧困村年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,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4300多個,年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,取得了顯著扶貧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“‘十四五’期間,臨洮縣將以減排降碳,低碳生活為環境治理的一個重點工作,切實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,以經濟綠色復蘇與低碳轉型為核心,打造光伏扶貧電站項目,調整能源結構,努力實現2030年前‘碳達峰’和2060年前‘碳中和’目標!蔽何膹┱f。(完)
【編輯:杜萍】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,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[京ICP證040655號]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[京ICP備:05004340號-1]